中国朝代歌有云:“尧舜禹夏商周,春秋战国秦王收”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平息了诸侯割据、天下纷争的局面,面对多种文字、制度不一、度量衡都有所不同,特别面对百家争鸣的多种思想文化,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。
一是政治制度和经济上的统一,比如丈量田地的面积,丈量长度的尺寸,文字统一用小篆等等,这些措施对于国家的管理和百姓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,但是,如何能够巩固中国历史上如此庞大的封建专制的帝国,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,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。
于是秦始皇就采取第二大措施,就是要统一人们的思想文化,力求巩固中央集权,可这一措施却给中国思想文化带来了第一次重大灾难——焚书坑儒!
在中国文化史上,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可以说是文化盛宴,各种思想文化却是活跃空前,从学派上比较突出的就有:儒家、墨家、法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名家、纵横家、农家、兵家、杂家等,也就是所谓“九流十家”。
此时趾高气扬的千古一帝——秦始皇,在强化他政治、经济上的专制权力的同时,也就开始推行文化思想上的专制与统一。
在他施政后就不断从另外六国当中进行搜集大量的古典书籍,并且征聘了几十名对古典书籍比较精通的学者,给予厚禄和官位,还给他们配上助手,称为“诸生”,让他们对以前所留于世的古典文化书籍、文献进行鉴别和区分,目的就是要筛选那些不利于其专制政权的书籍。对于著写有利于政权统治的书籍进行高额奖励,他说:“吾前集天下众书,不中用者尽除之,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,欲以兴太平。”。
但是令秦始皇没想到的是,在当时那些稍有文化的学者,绝大多数对儒家文化,以及先前古圣思想已是根深蒂固,很多人认为儒家礼、义文化是很好的思想,也有些人认为法家、农家都比较好的思想文化,这些人不但没有执行秦始皇的命令,反而对秦始皇的专政独断进行批评和指责。
对于秦始皇本人而言,他认为法家的学术很有道理,其它的学派皆对其专政统治没有益处,他十分崇拜法家的思想主张:以严厉的法律来规范百姓的行业举止和思想文化,一切教育必须以官方教育为主,这样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,也只有这样才能兴国安邦。
后来在一次宴会上,博士淳于越提出要废郡县立分封,秦始皇就和大臣们商议。这时有个丞相叫李斯,他说道:以前天下大乱是因为谁也不服谁,都以为自己的学派最有学问,常否定君王的政令,而如今皇上统一了天下,能分辨是非黑白,必须服从皇上统一法令。对于这些各门各派,总是喜欢街头巷尾诽谤妄论朝廷,拉帮结派使得君王威望全无,还不如把他们收藏的那些《诗》、《书》全部扫除干净,用法制律令严加执行。
李斯这番话使秦皇很爱听,不久就执行了他的建议,只要是对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,和不利于秦朝专政统治的书籍全部销毁,命各地所有的藏书全交到当地官府进行焚烧。在一个月之内不执行者,全判处劳役之刑。
如有还像以前那样议论诗书的就判处死刑,如有官员执行不到位的同样判处死罪。李斯的这个建议也就点燃了秦始皇下定决心的这把焚书之火。还不到三十天的时间,先秦的古典书籍文献,全都化为灰烬,中国古代各派的文化思想不同程度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焚书”事件。
就在秦始皇愚蠢的焚书之后一年的时间里,他又做了一件更愚蠢,更残忍的举动,就是“坑儒”。因为他明白,诸子各家的书是烧了,但他们满脑子的古怪思想还是在作祟,只是敢怒不敢言,于是就采取了不人道的做法。
秦始皇虽然能征善战,英勇无比,但也有胆小的一面,就是悟不透人之生死,他非常怕老、怕死去,于是就命人到外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。这时就有些所谓的能人术士自称懂得炼制长生不老之药,其目的只是骗秦始皇的钱而已,后来得知后对这些所谓的阳阴八卦,研制长生不老药的术士们都是骗人的,非常生气,于是一次就处决了四百六十多人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坑儒”事件。
据史料记载,秦始皇坑儒并不只是一次,后来还有三次对这些反对他的文人学者进行处决。有一次秦始皇命令下人冬天在骊山种冬瓜,然后把儒生们全叫到官府,让他们议论冬天能否种出瓜来,他们都说冬天不可能种出瓜来,于是就把他们骗到骊山,让他们进行实地考察。到了骊山以后,他们全被早以准备好的伏兵杀害,这次达到七百多人。
秦始皇采取极其愚蠢和野蛮的方式做出了闻名于世的“焚书”和“坑儒”,本想利用这种手段来达到国内民众的思想统一,可是却成了千古罪人和后世笑话。后来唐朝诗人章碣为此作了一首诗《焚书坑》:
竹帛烟销帝业虚,
关河空锁视龙居。
坑灰未冷山东乱,
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秦始皇的“焚书坑儒”,就如这首唐诗所言,是个极大的讽刺和笑话。秦始皇没能实现他的专政统治,也没能实现人们的思想统一,这把焚书之火,烧掉的是他自己苦心打下的江山,烧掉的是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,也给后世文化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损失,当时“四书五经”本来是六经,“乐经”从此遗失。
版权所有:准提咒全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