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:刘长卿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逢雪宿芙蓉山主人
唐 刘长卿
日暮苍山远,
天寒白屋贫。
柴门闻犬吠,
风雪夜归人。
[作者简介]
刘长卿(约公元709—780年)字文房,河间(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)人。
唐代诗人。青少年读书于嵩阳,天宝中进士及第。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尉,因事贬潘州南巴尉。上元东游吴越。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,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,被诬贪赃,贬为睦州司马。德宗朝任随州刺史,叛军李希烈攻随州,弃城出走,复游吴越,终于贞元六年之前。作品集为《刘随州诗集》。其诗气韵流畅,意境幽深,婉而多讽,以五言擅长,自诩为“五言长城”。其流传于世的诗中,以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最为有名。
[注释]
宿——过夜,夜里睡觉。
芙蓉山——山名,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南,山下有芙蓉湖。
主人——指留宿诗人的人家。
暮——傍晚,天色将要暗的时候。
苍山——山名。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县东近百里。
白屋——这里是指茅草屋,很简陋的房屋。
柴门——用树枝和柴禾编制的简陋的门。后用来比喻穷苦人家。
犬吠——狗叫。吠,狗叫。
[译文]
夜暮降临,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。
天气寒冷,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。
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,
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!
[赏析]
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。
前两句,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。首句“日暮苍山远”,“日暮”点明时间,正是傍晚。“苍山远”,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。青山遥远迷蒙,暗示跋涉的艰辛,急于投宿的心情。次句“天寒白屋贫”点明投宿的地点。“白屋”,主人家简陋的茅舍,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。“寒”“白”“贫”三字互相映衬,渲染贫寒、清白的气氛,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。
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。“柴门闻犬吠”,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,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。“风雪夜归人”,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。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,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。
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,主要分歧是在对“归”的理解上。一种意见认为“归”是诗人的来到,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,如“宾至如归”一般。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。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。前者,诗人是在“白屋”外,在风雪途中;后者,诗人在“白屋”内,或前两句在屋外,后两句在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