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提咒全文网

吴兆骞《念奴娇·家信至有感》阅读答案

发布时间:2022-11-11 06:06:20作者:准提咒全文网
吴兆骞《念奴娇·家信至有感》阅读答案 念奴娇·家信至有感

【清】吴兆骞①

牧羝沙碛。待风鬟,唤作雨工行雨。不是垂虹亭②子上,休盼绿杨烟缕。白苇烧残,黄榆吹落,也算相思树。空题裂帛,迢迢南北无路。

消受水驿山程,灯昏被冷,梦里偏叨絮。儿女心肠英雄泪,抵死③偏萦离绪。锦字闺中,琼枝④海上,辛苦随穷戍。柴车冰雪,七香金犊⑤何处?

【注】①吴兆骞(1631-1684),字汉槎,江南吴江(今属江苏)人。顺治十四年(1657)举人。旋以科场蜚语舞弊案,受到牵连,遣戍宁古塔(今黑龙江宁安县)二十三年。

②垂虹亭,吴江名胜。

③抵死,终究,总是。

④琼枝,即玉树、琼树,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人物。

⑤七香金犊,用多种香料涂饰过的,让金黄色的小牛驾着走的车。

题目:

(1)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请简要赏析。(4分)

答: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(1分)。上片以塞北的荒凉与江南的繁华对比,以突出谪戍生活的艰苦。下片以梦境的温存与现实的残酷对比,以抒发其两地相思的深厚感情。(3分)(也可以答“虚实结合”)

(2)古人说“儿女情长,则英雄气短”,“儿女情”与“英雄气”似乎是对立的。这首词中作者却说“儿女心肠英雄泪”,两者是否矛盾?请简要分析。

(4分)

答:这里的“心肠”和“泪”,不是分属于“儿女”与“英雄”的,而是合指词人自己。(1分)儿女离别之情,英雄失意之泪,一直在困扰著作者,折磨著作者。(3分)

参考赏析:

吴兆骞(1631~1684),字汉槎,吴江松陵镇人。吴兆骞9岁作《胆赋》,10岁写《京都赋》,少年时即声震文坛。清初,江南士大夫各自结社,慎交社、同声社较为著名,吴兆骞曾主盟慎交社,与诸名贤角逐艺苑。顺治十四年(1657年)中举人,南闱科场案发,被诬卷入其中。翌年,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。在复试中,他负气交白卷,被革除举人名。顺治皇帝亲自定案,兆骞家产籍没入官,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(今黑龙江省宁安县)。

吴兆骞在宁古塔期间,开馆授徒,传播知识,培养人才,并创造了100篇边塞诗、抗俄爱国诗及以宁古塔名胜古迹为题材的作品及咏叹诗。

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可以看出,他正处于流放期间。“羝”即公羊,这里,我们会想到“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。羝乳,乃得归”的苏武,这里两个人虽然牧羊的起因不同,但这里用“牧羝沙碛”四个字不仅交待了自己的流放生活,而且里面有一种也以苏武自比,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耿介的性格。在水边的沙地牧羊,“风鬟”是以“鬟”喻云,本词借本句乌云低垂,天阴欲雨的情形。这里既是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也是作者情感的折射。

垂虹亭,位于吴江利往桥上。利往桥,又名长桥,因上建有垂虹亭,所以又名垂虹桥,是松江之上一座著名的桥梁,始建于宋代。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——地处松江和江南运河的交汇点,濒临太湖,是宋代文人南来北往水路交通的必经之所,加之其宏丽的构造,所以一直吸引着诗人词客登临觞咏。仅宋词里涉及此处的多达50多首。作者回想起以前在江南的春天,莺歌燕舞,杨柳堆烟,是何等的迷人和令人神往,但现在却身陷宁古塔,天寒地冻,辛苦难挨。

白色的芦苇经野火延烧,已经满眼的乌黑秃残;青绿的榆钱已经发黄凋落。无奈只能借眼前这些残缺、落寞的景色寄托自己对亲人的相思。“裂帛”指帛书题字,“空题”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的遗憾。由于远离家乡,路途遥远,山水阻隔,音信不通,自己即使写出千言万语也难以让家里的亲人得知,此中伤感,更深一层。

词的上片用传神的词语描绘了北疆边塞的苦寒与自己失落、寂寞、思乡的苦闷心情,景色的渲染,意象的对比,使词人的谪戍之情跃然纸上。

下片紧接着上片的苦寒与寂寞写起,“消受水驿山程,灯昏被冷”,“消受”即忍受,“水驿山程”犹言地处偏远,山路曲折,“灯昏被冷”指天气寒冷,灯光幽暗。现实的寂寞、艰辛促使词人到梦中去追寻人生的美好,聊以自慰。儿女相思之苦,英雄失意之泪,千转百结,时时刻刻折磨著作者脆弱的心灵。

美好的事物现在离自己是那样的遥远,宝马香车的快意生活更是难以期及,美好的梦境,残酷的现实,两相对照,越发激发了词人的伤感之情。

本词主要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艰苦的现在与美好的过去相对比,美好的梦境与残酷的现实对比,使词人的感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。

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。上片以塞北的荒凉与江南的繁华对比,以突出谪戍生活的艰苦。下片以梦境的温存与现实的残酷对比,以抒发其两地相思的深厚感情。(也可以答“虚实结合”)

这里的“心肠”和“泪”,不是分属于“儿女”与“英雄”的,而是合指词人自己。儿女离别之情,英雄失意之泪,一直在困扰著作者,折磨著作者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准提咒原文

  • 准提咒注音

  • 准提咒读诵

版权所有:准提咒全文网